文/孟永輝
金融科技是有著新的使命的。之所以會有新使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不再將流量的收割作為追求目標,而是開始真正以基礎設施的角色來看待自己。無論是傳統的金融機構,還是以螞蟻金服、京東云為代表的新式玩家,幾乎都注意到了這一點。
金融科技的這種轉型不僅符合金融的內在邏輯,更加符合科技的發展規律。在我看來,無論是金融,還是科技,只有與實體行業真正結合在一起,才能不會走彎路。遺憾的是,早期有關金融的新探索并未真正意識到這一點,幾乎所有的玩家僅僅只是將金融看成了收割流量的終極手段,而沒有真正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待金融和科技本身,于是,金融科技就徹底淪為了互聯網金融的代名詞。
后來的發展證明,僅僅只是以科技為幌子,而不是以回歸產業為根本,縱然是再光鮮亮麗的概念都僅僅只是一個虛假的泡沫而已。于是,當金融科技開始進入新周期,以新使命來詮釋新內涵,成為決定金融科技未來究竟可以走多遠的關鍵所在。
可以確定的是,承擔了新使命的金融科技,如果僅僅只是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互聯網式的思維和邏輯,那么,所謂的金融科技依然沒有跳出原有的困境。只有真正以新的使命來定義自己,詮釋自己,金融科技才能迎來新發展。不可否認的是,以螞蟻金服、京東云為代表的玩家看到了這種發展趨勢,但是,想要完美地詮釋這種新使命,或許需要更加徹底的自我創新與自我革命。
金融科技并非改名這么簡單
回顧科技與金融之間的結合,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即玩家們通常會通過改名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改變。從早期的互聯網金融,到后來的金融科技,再到現在的新金融,幾乎都是如此。曾幾何時,改名成為了玩家們調整發展戰略的號角。然而,僅僅只是改名,而沒有改變內在的發展邏輯,縱然是再具有創新性的改名都是無濟于事的。
因此,所謂的金融科技并非只有改名這么簡單。除了改名之外,我認為,更多的還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商業模式,運行邏輯和戰略打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跳出傳統的發展思路。所以,所謂的改名,并不僅僅只有改名這么簡單,我們更加需要改變的是,金融與科技結合的方式和方法以及金融與科技結合之后的落地和應用上的創新。
從結合方法上來看,金融與科技的結合,不能僅僅只是一場披著科技外衣,從事金融業務的掛羊頭賣狗肉的操作,而是應當真正讓科技回歸金融本身,讓金融有新的改變,助力金融更好地發展,而不是讓金融的發展更加野蠻。
從落地和應用上來看,我們不應該將金融的落地和應用僅僅只是局限在C端,而是要將更多的目光投向金融對于實體經濟的助力,對于產業的驅動力上。當金融與科技的結合不再是以收割C端,透支C端為目標,而是真正開始成為實體經濟的驅動力,實體經濟的底座的時候,金融科技的落地和應用才算是真正找到了正確的角色和定位。
金融科技要找到與實體經濟結合新方式
我認為,金融科技的新使命,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找到其與實體經濟結合的新方式和新方法,而不僅僅只是金融與科技實現融合這么簡單。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更為關鍵的一點在于,我們還要將金融與科技產生了深度融合之后產生的新物種,更好地應用到實體經濟身上。
之所以會有如此的判斷,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經歷了互聯網時代的洗禮之后,行業的發展業已從傳統時代進入到了互聯網時代。在這種情況下,金融本身的改變并未跟上實體經濟改變的步伐,最終所導致的一個結果便是,金融與實體經濟出現了脫節。
簡言之,金融的供給難以滿足金融的需求,于是,有關金融的詬病開始出現。對于金融科技來講,它應當承擔起來的新使命,就是要重新讓金融的供給與金融的需求實現一種全新的平衡,讓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如果金融科技的新使命無法實現這一點,那么,它的發展依然沒有擺脫原有發展模式的牽絆和束縛。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金融科技的新使命在于要找到金融供給實體經濟的正確方式和方法,實現金融供給與金融需求的平衡,讓金融再度成為行業的助推器,讓金融再度成為行業的「毛細血管」和「基礎設施」。
金融科技的底色并不僅僅只是「金融」和「科技」
簡單地將金融科技的底色定義成為「金融」,抑或是定義成為「科技」的做法都是不正確的,這種定位只會把金融科技的發展帶入到發展的死胡同里。我們需要用一種全新的角色來定義金融科技,可以明確的是,這種新的定位和角色,既不是「金融」,也不是「科技」。
我認為,塑造金融科技的新底色,是金融科技新使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新底色的金融科技,不是一個全新的金融科技。換句話說,只有真正用新底色來詮釋金融科技,來定義金融科技的時候,金融科技的發展才算是進入到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我認為,金融科技的底色應當是一個「金融」和「科技」都可以共通的存在。既然「金融」和「科技」可以共通,那么,我們就要找到「金融」和「科技」的共同之處。
在我看來,「金融」和「科技」的共通之處在于數字化。無論是「金融」,還是「科技」,我們幾乎都可以用數字的方式來詮釋和呈現。同時,不僅「金融」和「科技」可以用數字化來呈現,而且就連它們未來將要服務的對象——實體經濟,我們同樣可以用數字化的方式和手段來呈現。
正是因為如此,如果我們一定要要找到金融科技的底色的話,我認為,數字化,才是正解。數字化的金融和數字化的科技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共通,并且它們可以與數字化的實體經濟產生深度融合,從而可以更好地發揮出它們的「基礎設施」的角色和作用。
金融科技的終極使命在于實現閉環
何為數字化的時代?何為數字化的生活?我認為,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沒有數字化的金融作為輔助,其實是無法稱得上是一個完美的閉環的。所以,如果我們要尋找金融科技的終極使命的話,我認為,它要承擔的是打通人們在數字經濟時代,抑或是說數字生活時代的閉環的角色。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生活有了數字化的貨幣,數字化的金融元素,數字化的金融行為之后,我們難道還需要再去實現無形數字與有形金融之間的切換嗎?很顯然是不用的。因此,如果我們要尋找金融科技的終極使命的話,我認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實現閉環,打通癥結。
特別是打通有形實體與無形金融之間的「關節」,讓金融與金融,金融與實體,實體與實體之間不再是有隔閡的,而是可以相互融通的。這才是金融科技的終極使命。如果我們僅僅只是金融科技的使命局限在自我創新上,僅僅只是局限在自我元素的改變上,而沒有真正找到形成閉環的正確方式和方法,那么,所謂的金融科技,或許依然還在傳統的邏輯下運行和發展。
結語
當下的金融科技正在經歷一場全新的變革。同以往僅僅只是改頭換面,僅僅只是城頭變幻大王旗不同,金融科技的新變革,其實是有著新使命的。我認為,金融科技的新使命并不僅僅只是要用傳統的、原始的發展邏輯來思考和看待它,而是要真正了解這樣一種新使命背后透露出來的新的運行邏輯。
當我們真正了解了金融科技的新使命的真正內涵,并且找到了金融科技實現這樣一種新使命的正確方式和方法,我們才能真正跳出傳統的發展邏輯,真正將金融科技的發展帶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
—完—
?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專欄作家,特約評論員,行業研究專家,戰略咨詢顧問。長期專注行業研究,提供深度思考與硬核干貨。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